1. 人參是植物的根嗎為什么
都可以。1、種子發芽法:人參種子要經過20~21個月才能發芽,經過8~9個月催芽處理才能發芽。因人參種子有胚后熟、生理后熟兩個過程,完成此過程需要一定的溫、濕度條件。在田間條件下,將種子播在5厘米厚土中,土壤濕度35%左右,從播種到種子裂口,土壤的溫度約為17~18℃左右為宜。此時土壤溫度由高到低的變化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:即播種到種胚目視可見圓點為第一階段,此時平均溫度21℃左右;從目視種胚可見圓點到點到占乳的1/2為第二階段,平均地溫在17.4℃左右;第三個階段是胚占胚乳的1/2到裂口,此時胚乳仍繼續生長一個階段,再通過3個多月的低溫(5℃左右),至春季氣溫上升至11.8~15.2℃時,20天左右萌發率可達90%以上。
2、扦插
嫩枝扦插、露地扦插宜于春季進行,在溫室中以氣溫在20-30℃時進行較為適宜。扦插材料要選擇健壯的枝稍,長約6-8厘米,帶2對葉片,于葉節下約0.5厘米處剪下,保濕備插。苗床土要用素沙土,或珍珠巖,不加肥料,按行距5-10厘米,株距5厘米,先用竹枝插小孔后再把插穗插入,入土深約為插穗的1/3,或斜向入土2/3。扦插完后澆水,適當覆蓋遮光,保溫保濕,但水分也不宜過多。清水扦插。插穗長以7厘米左右最合適,插穗截取后,放在陰涼處1-2天,使切口愈合,然后插于清水中,浸水深度2-3厘米,在28℃左右的溫度下,2天即長出長1厘米左右的白根10條以上,即把長根的插穗移植在素砂土中,生長繁殖較直接扦插于土中快,成活率高。
2. 人參是食用植物根的嗎
1、目前發現最早的人參是存活了500年的,在長白山上發現的。根據文獻資料顯示,最早關于人參的記載是春秋時期《范子計然》這本書,足以可見人參至少已有千年的歷史了。
2、千年人參是野參,它確實存在過,但我們見不到,由于現在人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,野參基本上很難有發現,大多數人參都是人工種植的。
3、由于根部肥大,形若紡錘,常有分叉,全貌頗似人的頭、手、足和四肢,故而稱為人參。性味甘、微苦。微溫、補氣、生津安神、益氣,含多種皂甙和多糖類成分。古代人參的雅稱為黃精、地精、神草。4人參被人們稱為“百草之王”,是聞名遐邇的“東北三寶”(人參、貂皮、鹿茸)之一,是馳名中外、老幼皆知的名貴藥材。用藥禁忌1、實證、熱證而正氣不虛者忌服。2、反藜蘆、畏五靈脂、惡皂莢,應忌同用?!?3、人參不可濫用。人參是一種補氣藥,如沒有氣虛的病癥而隨便服用,是不適宜的。體質壯實的人,并無虛弱現象,則不必進服補藥,妄用本品。如誤用或多用,往往反而導致閉氣,而出現胸悶腹脹等癥。
4、服用人參后忌吃蘿卜(含紅蘿卜、白蘿卜和綠蘿卜)和各種海味。古醫書講蘿卜“下大氣,消谷……”?,F代研究蘿卜消食利尿,與古代觀點相同,人參大補元氣是其最主要功能。這兩者,一個大補氣,一個大下氣,正好抵消。故有此一忌。
5、忌飲茶。服人參后,不可飲茶,免使人參的作用受損。
6、無論是煎服還是燉服,忌用五金炊具。
7、人參忌與葡萄同吃營養受損,葡萄中含有鞣酸,極易與人參中的蛋白質結合生成沉淀,影響吸收而降低藥效。
3. 人參屬于根嗎
人參外皮顏色發黃,皮層含有樹脂道內含物的顏色發黃,蘿卜沒有;口嘗蘿卜味稍辣
4. 人參是植物的根嗎為什么不能吃
人參是中國一類保護植物。
根味甘、微苦、性溫,具有調氣養血、安神益智、生津止咳、滋補強身之功效,被譽為“百草之王”。
主要含10多種人參皂甙,以及人參快醇、β-欖香烯、糖類、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等。
人參又分為園參(栽培)和野山(野生)參,園參的藥效遠不及野山參。
園參通常于栽培5~6年后采挖,洗凈曬干稱生曬參;經沸水浸燙后,浸于糖中,再曬干,稱糖參或白參;除去側根、細根,蒸熟曬干或烘干稱紅參;細根稱參須。
人參通常以支大、蘆長、皮細、色嫩黃、紋細密、飽滿、漿水足、無破傷者為好,并以野山參為名貴。
人參葉中也含有與根相同的皂甙,有生津祛暑、降虛水、解酒作用;人參花泡茶有興奮作用;人參果加工成的人參膏是一種高級滋補品。
商品人參常見的還有高麗參,產于朝鮮;西洋參,與人參屬不同種,產于美國北部和加拿大,中國廬山等地有引種,其皂甙種類和人參略有差異,性涼,有滋陰退熱,補肺養胃之功效。
5. 人參是哪科植物的根與根莖
人參分為地上和地下倆部分,地上部分為莖、葉、人參花(人參果)、果實(人參籽)。人參的地下部分可以分為蘆頭、主體和須子。
人參莖就是連接蘆頭和人參葉、人參籽的莖稈,一般參齡越高,人參莖就越長。
山參生于山林較堅硬的土壤環境中,受自然環境影響大。野山參的各個部位都有較特殊的形態,野山參以橫靈體八字分展、五形全美(“蘆體、腿、須”相稱),皮緊細,紋深為佳。移山參是較小的山參,采集移植于山林中,移栽十年以上再挖出,品質不及野山參。
6. 人參是植物的根嗎為什么會死
人參性溫,其既不屬于熱性,也不屬于涼性。
人參主根高30~60厘米,圓柱形或紡錘形;莖直立,圓柱形,不分枝;復葉掌狀,小葉3~5片;有小葉柄,小葉片橢圓形或微呈倒卵形;開傘形花序單一頂生葉叢中,小花梗長約0.5厘米;漿果扁圓形,成熟時鮮紅色,內有兩粒半圓形種子,花期5-6月,果期6-9月。它產于中國東北、朝鮮、韓國、日本、俄羅斯東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