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德藥材網
手機端
首頁 > 中藥百科 > 植物>橘核(橘核別名)
橘核(橘核別名)
別名:橘子仁、橘子核、橘米、橘仁
用法用量:內服:煎湯,3-9g;或入丸、散。
功能主治:理氣,散結,止痛。
疝氣,睪丸腫痛,乳癰,腰痛。
藥材簡介
橘核簡介
橘核,中藥名。為蕓香科植物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及其栽培變種的種子。具有理氣,散結,止痛的功效。主治疝氣,睪丸腫痛,乳癰,腰痛。
中文名稱
橘核
拉丁文名
CitrusReticulataeSemen
別名
橘子仁、橘子核、橘米、橘仁
性味歸經

味苦,性平;歸肝、腎經

藥材分類
植物

功效作用

功能

理氣,散結,止痛。

主治

疝氣,睪丸腫痛,乳癰,腰痛。

用法用量

內服:煎湯,3-9g;或入丸、散。

注意事項

體虛患者慎服。

相關論述

1、《日華子》:“治腰痛,膀胱氣,腎疼?!?/p>

2、《綱目》:“治小腸疝氣及陰核腫痛?!?/p>

3、《本草匯言》:“疏肝,散逆氣,下寒疝之藥也?!?/p>

4、《本草備要》:“行肝氣,消腫散毒?!?/p>

5、《醫林纂要·藥性》:“潤腎、堅腎?!?/p>

6、《四川中藥志》1960年版:“能溫通下焦滯氣,治小腸疝、睪丸腫硬及小腹痛等癥?!?/p>

QQ截圖20230413105556.jpg

臨床應用

相關配伍

1、治婦女乳房起核,乳癌初起:青橘葉、青橘皮、橘核各15g,以黃酒與水合煎,每日2次溫服。(《食物中藥與便方》)

2、治腰痛:杜仲(炒)、橘核(炒)。等分為細末。每服二錢,不拘時,用鹽酒調服。(《奇效良方》立安散)

3、治腰痛經久不瘥:橘核(炒)、茴香(炒)、葫蘆巴(炒)、菴閭子(炒)、破故紙(炒)、附子(炮),各等分。上為細末,酒煮麩糊和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30-40丸,食前用鹽湯送下。(《奇效良方》)

4、治打撲腰痛、瘀血積蓄,痛不可忍:用橘核炒去皮,研細,每服二錢,酒調下?;蛴秘i腰子一枚,去筋膜,破開入藥,同蔥白、茴香、鹽,以濕紙包,煅熟,嚼下,溫酒送之。(《赤水玄珠》橘核酒)

加工炮制

采收加工

秋、冬季食用果肉時,收集種子,一般多從食品加工廠收集,洗凈,曬干或烘干。

炮制方法

1、橘核:取原藥材,除去雜質,洗凈,干燥。

2、鹽炒橘核:取凈橘核,用鹽水拌勻,悶潤至盡,置鍋內,用文火炒至微黃,并有香氣逸出時,取出放涼。每橘核100kg,用食鹽2kg。

3、炒橘核:取原藥材,除去雜質,置熱鍋內,炒至微黃或微焦為度,取出放涼。

4、麩炒橘核:取麥麩撒于熱鍋內,用中火加熱,候冒煙時,加入凈橘核,拌炒至深黃色帶焦味,取出,篩去焦麩皮,放涼。每橘核100kg,用麩皮10kg。

保存方法

貯干燥容器內,鹽炒橘核、炒橘核、麩炒橘核,密閉,置陰涼干燥處。

藥材鑒別

鑒別

本品橫切面:種皮表皮細胞為黏液細胞層;其下為1列厚壁細胞,排列成柵狀,外壁完整或上端呈尾狀突起,壁厚薄不勻,木化,具十字形或斜紋孔;色素層細胞含橙黃色或黃棕色物,并含草酸鈣方晶,直徑7-16μm。胚乳細胞3-4列,有的壁連珠狀增厚,含脂肪油滴。子葉細胞含細小草酸鈣簇晶或方晶,并含脂肪油滴和針簇狀橙皮苷結晶。

藥材性狀

種子略呈卵形,長0.8-1.2cm,直徑0.4-1.6cm。表面淡黃白色或淡灰白色,光滑,一側有種脊棱線,一端鈍圓,另端漸尖成小柄狀。外種皮薄而韌,內種皮菲薄,淡棕色,子葉2,黃綠色,有油性。氣微,味苦。

以色黃白、子粒飽滿、大小均勻者為佳。


西西人体44renti高清亚洲|午夜人成免费视频|aa性欧美老妇人牲交免费|天堂无码av无线av